2024年里,发生了很多事,其中有不少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。人生的24个年头里,它应该是给我留下最多回忆的一年,甚至,算上以后,也成立。凭自己的差记性,如果不动笔记录下来,恐怕有些就堆在角落,再不会想起。遂有此文。

零、我要写些什么

  • 12月28号,突然觉得自己得写点什么。可文字早已不是自己所擅长的,不知怎么起笔,怎么组织章节,怎么收尾。想了想,得有人、有事、有感。人就是我;事有很多,捡些重要的写;至于感,年内倒写过几篇短文,是特定时间所思所想的简单记录,倒是可以参考。

  • 此外,主要是总结今年的成长。发生了什么不太重要,学到什么,才重要。

  • 还有,对未来的展望。

一、昨日之日不可留

仔细想想,本年只发生了两件大事,毕业和就业。当然,如果把分手也算上,那就是三件。

(一)毕业

  • 2024年春节后,差不多2.19-3.19这段时间,在忙着搞毕业论文。简单来说,过得很是压抑。题目几经改易,最终确定下来;原用“珍稀”数据结果不稳健,临时改用公开数据,没好多少,于是在收集整理数据、跑模型结果和切换数据比较结果中来回折腾,最终还是放弃之前一年多的成果,采纳了新的数据;指标选用、标准化方式、模型设计与调整等等一堆问题,每天头疼。慢慢摸索着做,算是有一点点成果,还好大伙都在搞,互相可以交流学习。但是心里有好几块石头堵着,最主要的是不懂,也不知道做得对不对。没怎么安心搞学术的我,对计量只是懂点皮毛,具体怎么做,还是得参考已有文献,但具体研究不同,能参考的内容有限,导师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教。大方向和框架把握住了,剩下的得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。最终感觉就是,这篇文章,选题没问题,剩下的,从论证到结果,都是勉勉强强。我讨厌这种勉强的东西,却也无力让它去变得完美。从后来的视角看,也许这样就可以了,可在当时,每天都在担心,能不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。那段日子里,白天除了吃饭基本就是趴在电脑上搞,每天都很晚睡,有时为了某个阶段性ddl,多熬几个小时夜也是常事。不敢开心,也不敢放松。

  • 一段小插曲,也是在那段时间,我捡起了网易云音乐,捡起了邓紫棋的歌曲。年末网易云音乐盘点,发现年度歌手是邓紫棋,也发现在那段时间,创造了听歌到最晚的本年记录。

  • 还是这段时间,分手了。其实早有预感。单就说这段时间,基本没怎么和对方见过面,甚至都没怎么好好聊过天。开始没发现异常,作为i人,我保持稳定发挥。持续了几天后,隐隐觉得这样不是个事,但在当时的状态下,我不想倾诉,不想多说什么,甚至有些刻意回避这方面。另外,也是觉得,她也在忙论文,等过完这段时间就好了。还有就是,当时差不多已经确定了最终工作去向,如果感情继续,必将面临一年的异地期,这必然是双方都不能接受的。种种原因,拖着我做决定。期间有一次,想改变现状的想法达到顶峰,约了见面,但是没成。我甚至忘了是什么原因,只记得当时有点愤怒,因为从年前算起被拒了好几次。原来不只是我变了。然后就慢慢冷淡了,再就等来了提的分手。究其根源,大概我和她,两个人都已察觉,彼此不合适

  • 这是合理但又令人绝望的结果。回想起去年某段时间,我甚至预想过临毕业分手的结果,没想到来的这么仓促和随意。我把主要原因归于自己。本质的问题迟迟不肯面对,叠加感情下行期碰上论文紧张期的不作为,分手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。相比之下,微信上分手反倒不算什么大问题。回顾这段感情,我很感激她陪我成长,也很抱歉自己的表现让对方慢慢失望。如果能重来,我希望能做得更好。还记得一开始她问我心里有没有白月光,我想,现在有了,只是再没机会说出来。

  • 论文预答辩那天,走出教室后,感觉心里的乌云猛地散去了,然后开始高烧。晚上7点多吃完药躺床上,头很疼,恋爱的种种场景控制不住地在脑海闪烁。我好像在备忘录上记了什么,又好像什么也没记。无论如何,无法挽回了,那个恋爱日记的文档,也等来了最后的句号。再之后,我开始疯狂找东西填充自己的生活,追网飞剧版三体、一个人到处瞎逛等等,拼命不让自己闲下来。只要一闲下来,就有种莫名的恐慌感。

  • 又过一段时间,生活似乎平静了下来。开始和大伙一起打游戏、打扑克,一起策划毕业旅行。那是最后的校园时光,也是近几年,难得的空闲时光。

  • 再之后,就是正式答辩,以及毕业典礼等事宜。种种流程按部就班,却没什么感觉,直到有室友离校,床铺空了,才真正意识到,是的,要毕业了,要告别同学,告别学校。我离校的那天晚上,还在的兄弟们送我到了门口,我也作了最后的告别。像三年前毕业离校时那样,拍下了夜色和灯光下的校门口。学校生涯,至此终结。

(二)就业

  • 去年秋招投入的努力,结出一些果。年后,等来了那个我最终选择的offer。毕业离校后,在家歇了一段时间,然后正式奔赴下一段人生。

  • 按照安排,先入职培训一段时间,再轮岗一年。培训虽短,但很充实,还认识了一同入职的小伙伴们。随后,大家就去往各自要去的地方。

  • 于是在一个小地方短暂地安定下来。工作总体比较安逸,有一定压力但也并不难做到。

  • 开始的阶段,我想过好好地培养一下业余生活。于是尝试列了个单子,看看有哪些备选项。我开始看一些感兴趣的课程,比如比特币、区块链;去图书馆打卡;培养一些文艺爱好,比如吹箫,虽然后来发现没有这块天赋,也没有那么多兴趣。夏去秋来,冬又至,现在业余时间,主要是游戏、小说、影视剧。

  • 人生好像定型了,尽管现在还算年轻,还处于变革期,但未来几十年的生活,仿佛已经摆在我面前。

  • 有时间就去思考人生的意义。我骨子里认同人活一辈子是一定要追求些什么的,意义只能在过程中实现。可我不清楚那是怎么样的过程,所以要不停探索。我还是喜欢尝试新的东西,喜欢互联网,喜欢一些应用型技术。

  • 这期间还发生了很多事。比如炒股费尽心思回本后又亏了,比如成功注册了甲骨文云,了结4年前的心愿,比如养成记账的习惯,比如开始每天锻炼身体。

  • 变了很多,也有很多没变。

(三)关于我

  • 我这个人,很拧巴。

  • i人。
    • 习惯独来独往,社交面很窄,基本不主动联系好友,没怎么做过约人出来玩的事。
    • 不擅长与人交谈,不主动和陌生人搭话,不怎么会接话。
    • 不会安慰、劝解他人以及说气话,习惯隐形不去影响其他人。
    • 和初步熟悉的人在一块会很别扭,需要很长时间接受一个人成为朋友。
    • 对他人基本没有好奇心,很难作为聊天的开启者。
    • 临场反映慢,习惯想好再说,而不是边说边想,因为说话的时候,脑子机械而迟钝。
    • 脸盲,记不住名字。
  • 三分热度。
    • 兴趣转瞬即逝,基本没有长期坚持的爱好。
    • 对熟悉的事物慢慢厌倦。
    • 有些计划一直存在,但总是不能付诸实践。
    • 拖延。无论重要或不重要的事,都可以找理由拖到最后一刻。
  • 感性。
    • 被身边莫名其妙的事影响心情,被自己的想法影响心情。
    • 行动力高度取决于心情。
    • 一开心就随心所欲,一难过就拼命逃避。
    • 用理性为感性的结果寻找理由。
  • 固执。
    • 隐隐约约感觉到,命运指引着我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。
    • 我认为原则性的东西,再劝也不听,也不会反驳。
  • 表演。
    • 在意别人的看法,习惯性表演。
    • 不情愿但被认为对的事,强迫自己去做。
    • 恶意总是积压在心里,不会表现出来。
  • 习惯接受。
    • 除了上文说的原则性的东西,习惯顺从。
    • 不会反驳,不会找茬,不擅长批判。
    • 为一切存在寻找理由,并认为正常。
  • 以上。短期不会改变,长期不会偏离。

二、今日之日多烦忧

(一)写一篇小说

  • 好像去年年底,这个想法就初步形成了,还为此思考过小说的形式、题材、主人公等。但最终无果。

  • 主人公当然是我,或者说我在某个世界的投影。开始想写感情,比如《花千骨》那样的虐恋;也想过写科幻,舞动着思想的虚无缥缈;还想写武侠,江湖纷争,只是社会缩影。

  • 但是故事情节总架不起来。小说不能只有一个人,但人一多,就有各种各样的关系,这是我所不能够驾驭的。

  • 小说慢慢成了泡影。正如我的过去,每天都在逝去。

(二)学习一段历史

  • 又觉得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是必须要去熟悉的,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。看了一些书,可是书只带来了感叹,没能带来启示。

  • 然后觉得,过去的,现在的,将来的,有一点贯通,那就是,社会充满竞争和残酷。

  • 社会给大多数人安排了旅程,每个人差不多知道下一站是哪。荒废了现在,就是白白损失了将得的利益,同时大大提高了挽救的难度。任何当下的开心和满足都是不可靠的,只能为了未来不停努力。

  • 历史转折总是由后人定义,生活在其中的人也许感受并不深刻。

三、我生待明日

  • 这里的空白,留给未来的自己。